3月29日,由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与西南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柑橘晚熟、极晚熟品种品鉴及适地适栽交流会”在学校举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学校校长王进军,副校长范大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处长白洁,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常勇,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功能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伊华林,所党委书记谭志友、所长王雪峰等领导以及来自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的部分岗站专家、全国重要柑桔产区的产学研代表等80余位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由学校副校长范大明主持。

开幕式上,白洁在致辞中对支持重庆柑橘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达了感谢。她简要介绍了重庆柑橘产业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晚熟柑桔的种植情况,并充分肯定了我校和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在柑橘品种选育、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中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王进军在致辞中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我校在柑橘品种选育、品质提升、结构优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希望专家学者能够畅所欲言,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为我国柑橘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希望能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各兄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柑橘产业迈向新的台阶。
邓秀新院士在讲话中对交流会的精心安排与组织表示充分肯定。他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会议搭建的交流平台,畅所欲言、分享经验,共同探寻柑橘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与科学方法。他要求要牢固树立“适地适栽”理念,持续深化品种与区域适配性研究,积极地尝试,慎重地推广,科学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全力推动柑橘产业迈向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新阶段,携手共谱我国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

开幕式后,伊华林以南丰产区为例对柑橘品种改良与适地适栽研究为大会作了主题报告,相关专家学者也相继就大雅柑、长叶香橙、红韵香柑、夏蜜柚、凤园脐橙等晚熟、极晚熟柑橘品种进行了介绍交流。

此次“2025年全国柑橘晚熟、极晚熟品种品鉴及适地适栽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柑橘产业在晚熟与极晚熟品种领域的研究与交流迈上了新的台阶。未来,随着各方智慧的进一步汇聚和合作,柑橘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均衡的发展前景,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会议期间,邓秀新院士赴长寿、江津调研指导柑橘产业生产。与会专家参观了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赴江津区考察了清见橘橙的种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