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在所脐橙课题组江才伦副研究员的带领下,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2017年研究生“聚焦‘一带一路’,践行青年担当”果农科技服务队到达“科服果农乡村行,精准扶贫促小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丰都县仁沙镇七星寨村。此次调研帮扶工作得到七星寨村村支书陶橙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
汽车缓慢行驶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前方是一段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连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和来往的车辆,让路边的柚树蒙上了厚厚的灰尘,这是调研小组初到七星寨村的印象。队员们依次走访了三家贫困户代表。据陶支书介绍,当地的主栽品种为红心蜜柚,通过芽变筛选到10多个品系,其中1号品系因其品质最佳而成为果农的首选。烈日当头,调研小组一行来到了一座瓦房后山坡上的果园。“我7点就在村口等着哩,你们可要救救我的这些树啊,你们看,那个虫子就一直吃我的树,我一颗树一棵树掏,一个洞一个洞灌药,可就是杀不完呐。”81岁高龄的陶大爷指着被天牛为害的树干痛心而无奈地说,看着天牛钻孔树干产生严重的流胶问题。在柑橘专家江才伦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同学们给出了防治办法,即每年5月到7月在天牛形成成虫前,在树干外围喷药的建议,这样既解决了成虫难以打药控制的难题,又减少了人工捕捉的辛苦。陶大爷激动地说:“你们要是早点来就好了!”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队员们发现果农家种植的柚树普遍存在树体偏高、挂果数量少且果实小的问题。“我每棵树还施了5-7斤猪粪呢,可你看这果子还是少的可怜!”同行的陶支书满面愁容地说。“这是由于施肥过量导致内堂的弱枝徒增,树势生长过旺,营养枝过多,阳光不能照进内堂,若不控肥修枝的话,会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同学们一边解释一边指出需要打理的枝干,并给出分期砍去多余树干的建议。
据悉,近三年来,当地政府每年都邀请江老师组织讲授果园技术培训课2-3次,江老师也成了七星寨村村民们的老朋友。“你们什么时候过来给我们培训呢?”吴大爷在一旁焦心地问道。“这个嘛,大伙和村支书定好统一的时间,我随时都可以过来。”江老师爽快地回答。据陶支书介绍,在政府和专家的帮扶下,贫困果农们的家庭平均年收入由前年的几百元增长到去年的四千元左右,柑研所师生的科技帮扶是对苦于缺乏种植技术的果农实实在在的恩惠。活动最后,实践队为贫困果农送去了优质柚子苗——东风早和琯溪蜜柚。通过科技帮扶,果农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枝头一颗颗沉甸甸的柚果,更是脱贫致富路上的缕缕希望。
结语:至此,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2017年研究生果农科技服务队“科服果农乡村行,精准扶贫促小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活动得到学校和所里领导、老师们的关心,同时也得到了“芸香谷”星创天地、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柑桔苗木脱毒中心、所开发中心的大力支持。这个三伏天,果农科技服务队完成了对北碚、长寿、巴南和丰都4个区县6个村,10余户柑橘果农的走访,同时基本实现了预期“四个精准”的目标,为贫困果农带去脱贫致富的希望。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迈步田埂的笃笃脚步,青春是风雨无阻的款款身影,青春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缕缕信念。用汗水滋润“贫瘠”的土地,用行动感知青春的力量,果农科技服务队与大家来年再见。
(所果农科技服务队资料撰写组沈盼供稿,摄影组张静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