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所国际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科主办、研究生会承办的柑桔研究所第七届“学术讲坛”在所研究生公寓二楼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全所9个课题组的18名师生报名参赛,为全所师生带来了一场盛大的学术盛宴,赵晓春教授、周彦研究员、凌丽俐副研究员、黄林华博士应邀担任评委。
科研人员中,来自脱毒课题组的刘金香老师带来了题为“Virus infection influences host plant interactions with insect vector”的演讲,她详细地介绍了小组近期的实验进程,对感染病毒的寄主植物与媒介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猜测及缜密的实验。改良课题组的李强老师主要讲解了他在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在柑橘农艺性状GWAS方面的研究。质检中心的庞俊晓老师给大家科普了基于纳米颗粒在食品检测上的进展状况。来自加工课题组的谭祥老师给师生们分享了一篇实用性很强的文献,主要对不同柑橘类水果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做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析。高产课题组的易时来老师则介绍了基于光谱分析快速检测叶片中N、P、K和叶绿素含量的方法。贮藏课题组的贺明阳老师阐述了GABA在植物体中参与了多种代谢途径,并能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证明了GABA在采后柑橘类水果的柠檬酸盐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综防课题组的胡军华老师通过大量的实验,筛选出了抗柑橘砂皮病的几个基因。来自脐橙课题组的淳长品老师给大家分析了不同pH下三种柑橘砧木中有机酸含量的差别。资源课题组的江东老师则利用GBS技术结合GWAS鉴定了宽皮柑橘中几个重要性状的基因座。在每位参赛者精彩的演讲后,评委老师及研究生就自身感兴趣的部分踊跃地与演讲者交流互动,现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下午的比赛中,师生们热情不减。来自脱毒课题组的吴琼博士全程用英语阐述了转座因子在调节应激反应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改良中心的白晓晶同学对柑橘中的水杨酸羧甲基转移酶CsSAMT-1基因的功能做了详尽的分析。质检中心的刘炎同学详细探讨了用复合农药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的施用方法。来自加工课题组的盛冉同学分享了一株产抗氧化红色素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的方法。来自高产课题组的李文涛同学对柑橘叶片中N、P、K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贮藏课题组的喻最新同学通过对苯甲酸钠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的评估,提出了防治青霉病和绿霉病的最佳方法。来自综防课题组的潘琦同学讲解了昆虫和螨类之间保守的抗性突变揭示了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在几丁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模式。脐橙课题组的李思静同学则做了不同LED光质对仙凤城和红橘生长和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综述。来自改良课题组的李一兵同学对不同甜橙品种果汁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含量的变化做了详尽的分析。
经过激烈的角逐,江东、胡军华、淳长品分别获得了科研人员组的一、二、三等奖;白晓晶、吴琼、盛冉则斩获研究生组的一、二、三等奖。至此,柑桔研究所第七届学术讲坛活动圆满落幕。每半年举行的学术讲坛活动不仅促进了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了更加浓厚的科研氛围,也为提高我所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所研会宣传部潘小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