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巴西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柑橘生产国,产业互补性强,且均面临柑橘黄龙病(HLB)、木虱、病毒病等重大病虫害的严峻威胁。为深化中巴两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两国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2025年6月29日至7月5日,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副所长曹孟籍研究员率团赴巴西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代表团成员包括质检中心李晶研究员等。
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代表团于6月29日至7月3日在圣保罗市参加了第十六届国际植物病毒流行病学研讨会(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Plant Virus Epidemiology, ISE 2025)。本次会议规模盛大,吸引了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共安排47场口头报告和106份墙报展示。
会上,曹孟籍副所长应邀作题为 《Viromic Exploration for Diversity and Epidemic Risks of Unknown Citrus Viruses》(病毒组学揭示柑橘未知病毒多样性及流行风险) 的专题报告。报告系统介绍了柑桔研究所在柑橘病毒组学领域取得的最新科研进展,获得与会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二、签署合作协议,深化双边合作机制
会议期间,代表团与巴西农牧业研究院(Embrapa)资深专家、巴西植物病理学会主席及本次会议共同主席 Juliana Freitas-Astúa 研究员等进行了深入会谈。双方围绕联合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共建柑橘重要病害联合实验室、联合攻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生联合培养等议题展开磋商,达成多项共识。
曹孟籍副所长代表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与巴西农牧业研究院(Embrapa)木薯与水果研究所正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


三、实地考察巴西重要柑橘研究机构
考察圣保罗州农业厅Sylvio Moreira柑橘研究中心(CCSM): 代表团参观了该中心的柑橘种质资源库,并与当地柑橘种植商交流。重点考察了受柑橘黄龙病(HLB)和麻风病危害严重的果园,深入了解了巴西在健康苗木繁育体系、病害监测预警网络及生物防治技术等领域的先进防控经验。




访问巴西柑橘保护基金会(Fundecitrus): 7月4日至5日,代表团访问了位于阿拉拉夸拉市的非营利性私营研究机构——Fundecitrus。该机构拥有顶尖研究设施和数百公顷试验果园,其多项研发技术已在巴西及多国推广应用。
基金会执行主任Antonio Juliano Ayres、首席科学家 Nelson Arno Wulff 研究员等十余位专家与代表团座谈。Nelson Wulff 研究员和 Renato Beozzo Bassanezi 研究员分别介绍了Fundecitrus的发展历程、重点科研成果、产业技术推广及人才培养情况。
代表团实地参观了基金会的柑橘病害研究与诊断实验室、化学生态学与昆虫行为实验室、媒介-植物-病原体互作实验室、柑橘苗木大型温室以及转基因柑橘趋避木虱田间示范园,详细考察了其在病原标准化检测技术、成熟态柑橘转化体系、柑橘木虱实时预警监控系统、基于转基因技术的木虱趋避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双方还就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


四、交流成果与展望
此次访问是对双方长期科研合作的深化与拓展,旨在共同应对柑橘重大病虫害对全球产业发展的挑战,助力在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新突破。
根据安排,巴西柑橘保护基金会(Fundecitrus)代表团将于7月下旬回访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进一步推动双方在技术推广、资源共享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曹孟籍副所长在总结此行时表示,代表团取得丰硕成果,将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柑橘产业实际,推动柑橘病虫害防控技术创新,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