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POST-GRADUATE_EDU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师生风采 > 正文

  • 研究生导师
  • 管理办法
  • 研究生培养
  • 招生就业
  • 师生风采
  • 通知公示
  • 考核&学位
  • 历届校友
  • 【学通社专稿】匠心蕴真味,橘野奏长歌——“西南大学杂交柑桔奖励基金”教师奖励基金获得者 程玉娇
    发布时间:2025/08/28 | 供稿:李承凡 | 编辑:杜肖影 | 审核:陶镜宇 刘昭暾 谭志友打印

    【编者按】在农业科技创新的征程上,总有一些力量在默默指引方向、点燃热情。“西南大学杂交柑桔奖励基金”便是这样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它由柑桔研究所曹立、谌智慧夫妇倾囊捐赠设立,承载着对科研事业的赤诚热爱,更寄托着对后辈师生勇攀高峰的殷切期望。该基金以激励柑桔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己任,聚焦那些在科研道路上潜心钻研、在成果落地中勇于探索的身影。今日呈现的基金获得者事迹,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写照。他们中,有人扎根田间地头,破解柑桔育种的技术难题;有人深耕市场前沿,推动科研成果惠及万千农户。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坚守,对产业发展的担当。翻阅这些事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科研突破的闪光点,更是一代代柑桔人薪火相传的使命与情怀。愿这些故事能激励更多人投身农业科研,让创新之花在田间地头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本期人物:“西南大学杂交柑桔奖励基金”教师奖励基金获得者 程玉娇

    匠心蕴真味,橘野奏长歌

    三尺讲台调百味,解码科学惠三农。在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这片橘色热土上,程玉娇老师是课堂上传递知识的智慧引航员,是实验室中凝神破译的精准解码者,更是巴渝山乡间躬耕不辍的科技“播火人”。她以一名食品风味科研工作者的敏锐洞察与党员责任担当,将育人的热忱、科研的执着、惠农的初心融于一体,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为新时代谱写出一首风味长歌。作为2025年度西南大学杂交柑桔奖励基金获得者,程玉娇老师所获的这项荣誉,正是对其在科研育人、服务三农领域不懈探索与实践的充分肯定。

    程玉娇老师在实验室中工作

    匠心育材:调和教育真味

    于细微处育桃李,在无声处润心田。程玉娇老师求学期间成绩优异,曾获西南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于2020年荣获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第十届学术论坛二等奖、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卢瑟夫奖学金一等奖,扎实的学术训练为其日后从事科研育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24年获研究生导师资格以来,程玉娇老师以春风化雨之姿培育科研新苗——协助课题组培养十余名硕士生,与食品科学学院联合指导2名在读研究生。她深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始终将实践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带领学生深入实验室剖析基础原理,扎根食品加工车间等生产一线锤炼实操技能,推动学生从“认知理论”向“创新应用”跨越,为未来科研事业淬炼真知、筑基固本。

    在讲台之上,她以《果品营养与评鉴》通识选修课为钥匙,开启了学子们探索风味科学的知识之门。在实验室中,她化身“仪器导师”,为三十余位研究生详细讲解GC-MS/PFPD、MDGC-MS/O、HPLC-DAD-FLD等仪器的操作规范与技术要点。她所指导的学生团队荣获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银奖,展现出育人实效。匠心育材,调和出教育的醇厚真味,正是程玉娇老师潜心雕琢人才的生动写照。

    风味求索:解码科学密码

    在食品风味化学与食品感官科学的领域中,程玉娇老师是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其科研探索的活力早在2022年便已显露锋芒:她领衔的项目荣获全国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南大学校级金奖和重庆赛区银奖。目前,她深耕于实验室的方寸天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重庆市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鲁渝科技协作等多项课题,并且在《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食品与发酵工业》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破译风味密码。她的科研探索从理论走向应用,已获授权4项国家专利。这些专利如同关键的“技术地标”,为解决柑橘深加工中的风味难题提供了具体方案。

    程玉娇老师在实验室中分析数据

    实验室是她的主要研究阵地,国内外学术论坛则是她分享成果、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程玉娇老师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中国(国际)风味科学前沿论坛等重要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分享其在柑橘风味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2024年,她参与制定重庆市《非浓缩柑桔汁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该标准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生产规范,有效推动了柑橘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同时,身为《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等期刊的评审专家,程玉娇老师更是化身学术殿堂的“守门人”,严谨审阅稿件,严格把控学术质量,为领域内研究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其系统性的科研工作,持续为柑橘风味科学进步与产业技术升级提供理论阶梯。

    服务桑梓:播撒丰收希望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惠农实践,是柑桔研究所师生的共同使命。程玉娇老师始终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从2023年至今,程老师作为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尽心尽力为云阳柑桔产业发展而服务。2024年,她作为培训导师参与重庆忠县柑橘专岗人员素质提升培训会,为从业者传授前沿技术,搭建成长阶梯。程玉娇老师用科技赋能柑橘产业升级的扎实工作,赢得了产区农户和行业的高度认可。程玉娇老师荣获2025年度西南大学杂交柑桔奖励基金,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过往育人、科研、惠农成果的肯定,也激励着柑桔研究所师生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撰稿:柑桔研究所“橘苑青年”学生通讯社特约执笔人 李承凡(教育学部校友)

    审校:阮雲强

    策划:柑桔研究所“橘苑青年”学生通讯社

    指导:刘昭暾 陶镜宇


    来源:“橘苑青年”学生通讯社

    - 您是第位访问该页面的朋友~ -
    • 概 况
    • 所 徽
    • 立所精神

    柑桔所成立于1960年,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麓,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毗邻大磨滩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918亩,是唯一的国家级柑桔专业科研机构,正在打造国家柑桔公园。点击查看【建所60周年工作回顾视频】

    •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
    • 电话:023-68349709、68349708
    • 传真:023-68349712
    • 网址:http://gjs.swu.edu.cn

    所徽“天圆地方”,反映中柑所人“壹志嘉树”,以推进柑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为立所根本之严谨风格和博大胸怀;核心的圆形简洁勾画出“柑桔”、形象反映出中柑所专注柑桔科研的行业特征;而围绕主体的弧线代表了科技,象征着中柑所人“修远求索”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星形元素立意中柑所人志在建立一个“方圆”宇宙之间柑桔科研领域的一颗的明星,闪闪发光,惠泽全人类。

    “壹志嘉树,修远求索”,分别选自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橘颂》和《离骚》中的名句。这八个字是五十年来柑桔所人传承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精神风貌及办所理念的高度浓缩和凝炼提升,并与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相互交融辉映,寓意深远 ...